哲學的「迷」與「思」
對於大眾而言,普遍認為哲學是一個「離地」的科目,並非一般人所應選擇。而在世俗的現實考慮之下, 更難免對畢業後的出路感到擔憂。然而,事實是否真如想像般惡劣?高穎琳同學(Vivian)是浸大宗教 及哲學系的四年級生,也是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前總編輯。很榮幸能邀請 Vivian 分享她對哲學的看法,及學習哲學對其人生的直接影響。
Vivian 對哲學的興趣源於初中時期,當時她正受到情緒病所擾。加上性格獨立,難以向家人坦言自己的情況。為了排解負面情緒,她花大量時間於圖書館閱讀哲學相關書籍。她認為在哲學的世界裏凡事講求邏輯、論據與論證。我們需經過縝密的推理後, 才能 得出結論。若該結論無法被推翻,就要坦然接受。若能被推翻,則說明世界上很多問題,都不 一定有固定的答案,或是無法被解答。既然如此, 自己也不用執着於當下的難題,怪責自己。她通過 運用哲學的思維方式,進行自我排解,成功擺脫病魔的束縛。這段經 歷讓 Vivian 更明白自己所需,亦 堅定其修讀哲學的決心。
哲學系學士畢業後能從事什麼工作?相信大眾會好奇修讀哲學系學生的事業發展。大眾普遍認為該系的學生出路狹窄,只能從事與哲學相關的教育行業。然而,Vivian 對此卻 有另類的看 法。哲學涉 獵 的 範圍甚廣,其中包括:倫理討論、科技發展、宗教文化、政治議題及歐陸與中國哲學等。在學習基本 哲學理論 後,學生可選擇感興趣的題目進行研究。經過修讀四年的哲學課程後,她認為哲學對 其最大的影 響在於培育整全的人生觀及價值觀。 通過自我反思及閱讀不同哲學家的思想後,可以用一個嶄新的角度來看待日常中的困難,從而釋懷。 當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感悟,這正是哲學的奇妙之處。另一方面,哲學有助培訓學生的批判性思考, 決擇能力以及溝通能力。通過系統式的思維訓練,使言辭更具邏輯性及說服力,並在決擇時,更為全面準確。雖然在求職時,鮮少企業要求修讀哲學專業的學生,但這並非代表該系的學生較有指定專業 的遜色。以上所提及的軟技巧,正是哲學系學生的 優勢。因此修讀哲學並不會限制個人發展,反之能 為未來出路帶來更多可能性及自主性。
希望通過這篇訪問可以解開大眾對哲學的迷思。 同時亦藉此向修讀哲學系的同學寄語,人生的機遇有很多,不用過度憂慮未來的事情,希望你們都可以好好享受這段哲學之旅。
作者 : 呂詠鈞(宗教及哲學系)
摘自<Arts Fanfare> Issue No. 10 / For English versio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