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別校園後的哲學人生— 張兆高校友的分享
張兆高校友2009年畢業於浸大宗教及哲學系,數年前與朋友共同創立一間社交媒體管理及多媒體製作公司,目前擔任執行監製,並在香港樹仁大學任職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講師。本次訪談有幸邀請他分享在校期間的學習心得、日後的職業選擇,以及對同學們的建議。
港人常言道「哲學冇出路」。然而,工作多年後的張校友,坦言哲學教他學會調整心態面對人生的高低起伏。回憶起在Now新聞頻道擔任節目製作助理時,監製會要求助理務求慎重細心,因助理需要將有用資料找出並進行分類,協助主持決定如何訪問節目嘉賓。宗哲系的訓練令他能有邏輯地整理、彙編、分析新資訊。此外,由於修讀哲學經常需要接觸哲學原文,扎實的語文訓練亦令他在國際新聞的崗位上如魚得水。
為何傳媒業適合宗哲系同學?張校友提出數個原因:第一:傳媒業的事物往往新奇且具有時效性,適合對任何事皆抱持好奇心的宗哲系同學。他憶述若非對各樣新知識抱持好奇心,大學生活必定相當無趣。第二,時刻認知自我之無知,尤其是在處理國際新聞的報道上,更需查證核實新聞來源。第三,從事傳媒業的人往往需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文件且要能言善道,而宗哲系學生正擅長分析大量概念複雜的文獻。綜合以上三項因素,張校友認為傳媒業相當適合宗哲系同學。但無論從事何種職業,張校友強調要「學識點問」,除了懷着謙卑的心去求知,也要不斷進修自己。
問及職業選擇的建議,張校友告誡剛畢業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大學學習經驗需要「保持信心」,並且要鍛煉好自己的基本才能,特別是語言和表達能力。另外,他希望同學能按照興趣找工作,讓自己的興趣與世界產生聯繫之餘,又能在適合自己的職位上發揮與之匹配的專業知識,便是難得的美事。
作者 :
羅旖晴(宗教及哲學系)
英文翻譯
張藹霖(翻譯、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)
摘自<Arts Fanfare> Issue No. 11